“農,天下之大本也。”農業現代化作為國家現代化的基石,其發展程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與經濟穩定。而在當下,科技正以磅礴之力,重塑農業發展格局,為農業現代化勾勒出一幅嶄新而絢麗的圖景。
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成果斐然,令人矚目。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科技創新成果如繁星點點。在育種領域,借助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培育出眾多高產、抗病、優質的農作物新品種,讓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豐收的希望;在農業生產環節,無人機穿梭于廣袤農田,精準實施播種、施肥、噴藥作業,不僅大幅提升效率,還降低了人力成本;智能溫室里,溫濕度、光照、土壤養分等環境因素皆可精準調控,作物生長不受季節與地域限制,四季皆能綻放生機。這些科技創新,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向高質量發展大步邁進。
然而,在農業科技發展的征程中,仍有諸多挑戰橫亙在前。一方面,部分農業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卡脖子”問題亟待攻克,如高端農業裝備的核心零部件制造技術,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差距;另一方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許多先進科研成果未能及時、有效地應用于實際生產,造成資源浪費。此外,農村地區科技人才短缺,農民科技素養參差不齊,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應用。
面對這些挑戰,多管齊下的應對之策必不可少。在政策層面,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的資金投入,設立專項科研基金,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力求早日實現技術突破;構建完善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搭建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需求精準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人才培養方面,加強農業院校建設,優化涉農專業設置,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掌握先進技術的專業人才;針對農民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普及農業新技術、新裝備使用知識,提升農民科技應用能力。
展望未來,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農業現代化的前景將更加廣闊。智慧農業將成為主流,從播種到收獲,全程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管理,農業生產將告別傳統的“靠天吃飯”,成為高效、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在科技的賦能下,鄉村大地將成為充滿希望的田野,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讓我們緊握科技之筆,奮力在廣袤大地上書寫農業現代化的嶄新篇章,讓科技之光在農業領域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石家莊市新樂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