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夕,青海省紀委監委通報的 11 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中,海南州貴南縣沙溝鄉向黨員干部違規攤派費用舉辦送別宴問題格外刺眼。這一事件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個別基層組織在作風建設上的嚴重缺失,也為廣大黨員干部再次敲響了紀律的警鐘。
2025 年 5 月 11 日,沙溝鄉黨委書記張海林為送別崗位調整的兩位鄉領導,竟安排下屬向鄉政府工作人員、村黨支部書記、駐村干部共 47 人攤派費用合計 7000 余元,用于舉辦送別宴、購買藏服等禮品。如此行徑,嚴重違背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侵害了基層黨員干部的切身利益,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態的嚴肅性。
從組織層面來看,沙溝鄉黨委本應是基層各項工作的引領者和規范執行者,卻在這起事件中淪為紀律的破壞者。這反映出該組織在內部管理上的松散,缺乏對紀律規矩的敬畏之心。一個組織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嚴明的紀律和規范的制度執行。沙溝鄉黨委的這一錯誤示范,可能導致基層干部對組織權威的質疑,進而影響各項政策在基層的落實效果。長此以往,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將被嚴重削弱,基層治理也將陷入困境。
從涉事干部個人角度分析,身為鄉黨委書記的張海林,本應以身作則,帶頭遵守黨紀國法,卻濫用職權,為了所謂的 “人情世故”,置紀律于不顧。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形象,也辜負了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待。而參與攤派費用的其他干部,雖可能處于被動地位,但在面對明顯違規的指令時,未能堅守原則、抵制錯誤,同樣反映出部分干部紀律意識的淡薄。他們沒有意識到,每一次對違規行為的妥協,都是對自身職業操守的侵蝕,也是對黨的事業的損害。
這起典型案例絕非孤立存在,它是作風建設路上的一塊 “絆腳石”,警示著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任何試圖挑戰紀律底線的行為都將受到嚴肅懲處。沙溝鄉相關責任人最終受到黨內警告、政務記過、誡勉談話、批評教育等處分,正是對違規者的有力震懾。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無論是組織還是干部個人,都應從這起事件中深刻反思。各級組織要進一步強化紀律教育,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扎緊制度的籠子,杜絕類似違規行為再次發生。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增強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以實際行動維護黨的良好形象,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給組織抹黑,讓自己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