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關乎黨的形象、人心向背與事業興衰。優良作風絕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根源在于深厚的黨性根基。只有將黨性修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讓優良作風落地生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力量。
一、以理論學習筑牢思想根基,夯實優良作風的信仰之基
理論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更是作風優良的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深入學習這一思想,能幫助黨員干部補足精神之“鈣”,堅定理想信念。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為民情懷,源于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執著堅守;黃文秀扎根扶貧一線,用生命詮釋初心使命,離不開對黨的理論的深刻領悟。通過系統學、深入學黨的創新理論,黨員干部能夠從思想深處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自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堅定的信仰涵養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
二、以實踐錘煉鍛造過硬本領,厚植優良作風的行動之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黨性修養不僅體現在思想覺悟上,更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基層是錘煉黨性、磨礪作風的“大熔爐”。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應急處突等一線工作中,黨員干部直面群眾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真正理解“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張富清深藏功名,在基層默默奉獻,用一生踐行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抗疫一線的黨員沖鋒在前,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優良作風。只有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黨員干部才能錘煉出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的過硬作風,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三、以制度保障鞏固長效機制,扎緊優良作風的約束之籠
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筑牢優良作風的黨性根基,離不開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從中央八項規定到黨內監督條例,一系列制度的出臺為黨員干部劃定了行為底線、明確了作風標準。通過建立健全黨性教育長效機制、作風建設考核評價機制、監督問責機制,將黨性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同時,注重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推動優良作風在全黨蔚然成風。
筑牢優良作風的黨性根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黨員干部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以理論學習滋養初心,以實踐錘煉踐行使命,以制度保障護航前行,方能讓優良作風成為黨員干部最鮮明的底色,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交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優異答卷。(作者單位:石家莊市新樂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