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社區矯正對象教育管理,提升其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深入推進民法典普法宣傳,關廟司法所于5月21日組織開展五月份集中教育學習及公益志愿服務活動。
一、集中教育學習筑牢思想防線。本次集中教育以“法治+德治+安全”為主線,結合端午節前關鍵節點,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全方位教育:1. 政治教育:組織學習《人民日報》刊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結合本地勞模事跡,引導矯正對象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增強社會融入信心。2. 法治專題學:解讀《刑法》中“尋釁滋事罪”“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罪”的典型案例;重點學習《安徽省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十六條,細化請假外出審批條件及違規后果,嚴明監管紀律。3. 道德文化教育:通過傳統美德故事分享,強調誠信、責任與公序良俗,促進行為規范內化于心。4. 掃黑除惡專項教育:宣講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政策,警示參與涉黑涉惡活動的法律后果;結合《反有組織犯罪法》,剖析“組織犯罪”“保護傘”等法律界定,要求矯正對象主動遠離不良社會關系。5. 節前安全警示:圍繞端午節期間人身安全、防酒駕、防賭博等開展警示教育,嚴防重新違法犯罪。
二、公益志愿服務助力法治宣傳。司法所組織社區矯正對象作為志愿者,前往關廟實驗學校門口開展“民法典宣傳月”活動,通過發放宣傳單頁、解答法律咨詢等方式,向學生家長普及民法典中未成年人保護、鄰里糾紛、合同權益等實用法律知識。活動累計發放資料80余份,服務群眾100人次,既強化了矯正對象的社會奉獻意識,也提升了群眾法治獲得感。
下一步工作關廟司法所將持續深化“教育+公益”模式,推動社區矯正工作與基層普法深度融合,為平安關廟建設夯實法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