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肩負著時代的重任與人民的期望。在時代浪潮奔涌向前的當下,機遇稍縱即逝,年輕干部必須搶抓機遇,敢作敢為,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青春光彩。
搶抓機遇,是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機遇如同流星,劃過天際時若不能及時捕捉,便會稍縱即逝。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代,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社會治理不斷深化,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每一個領域都蘊含著無限的發展機遇。年輕干部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對新事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接受能力,更應主動出擊,敏銳感知時代脈搏,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找準機遇的坐標。例如,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一些年輕干部積極投身其中,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他們以敏銳的眼光和果斷的行動,抓住了時代賦予的機遇,實現了自身的成長與突破。
敢作敢為,是年輕干部擔當使命的關鍵所在。敢作敢為,并非盲目沖動,而是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推諉、不退縮,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在實際工作中,年輕干部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如基層工作中的矛盾糾紛、改革發展中的利益調整等。這些問題如同“燙手山芋”,考驗著年輕干部的勇氣和智慧。只有敢作敢為,才能迎難而上,在破解難題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面對內澇、風沙、鹽堿地這“三害”,沒有絲毫退縮,而是帶領干部群眾與自然災害頑強斗爭,最終改變了蘭考的面貌。他的敢作敢為,為年輕干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搶抓機遇與敢作敢為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搶抓機遇為敢作敢為提供了方向和目標,只有抓住了機遇,年輕干部才能明確奮斗的方向,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敢作敢為則為搶抓機遇提供了保障和動力,只有具備了敢作敢為的精神,年輕干部才能在機遇面前果斷出手,將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年輕干部要將二者有機結合,在機遇面前主動作為,在挑戰面前奮勇前行。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年輕干部正處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擁有無限的可能和潛力。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敏銳捕捉機遇,以敢作敢為的勇氣和魄力,投身到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要勇于在基層一線經風雨、見世面,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壯筋骨、長才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者單位:肅寧縣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