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先一公里”。在基層治理的實踐中,黨建工作猶如“神經中樞”,而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則是延伸到群眾身邊的“神經末梢”。只有激活這些“神經末梢”,讓黨的政策和關懷精準觸達群眾,才能真正繪就基層治理的新圖景。
激活黨建“神經末梢”,關鍵在于夯實基層黨組織根基。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近年來,不少地方通過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創新組織生活形式等舉措,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的地區實施“頭雁工程”,選拔一批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黨員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帶領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環境;有的地方打造“智慧黨建”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增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些做法有效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力,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
激活黨建“神經末梢”,核心在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和基層治理的成效。在基層治理一線,無數黨員主動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疫情防控期間,廣大黨員沖鋒在前,值守卡點、運送物資、宣傳政策,用實際行動守護群眾生命健康;在鄉村振興戰場上,黨員帶頭發展特色產業,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在社區治理中,黨員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調解矛盾糾紛,為構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他們就像一個個“神經觸點”,將黨的溫暖和力量傳遞到群眾心中,也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
激活黨建“神經末梢”,重點在于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僅靠黨組織“單打獨斗”,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參與。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基層黨組織與社會組織、企業、群眾等多元主體深度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一些城市社區成立“黨建聯盟”,整合轄區內各類資源,共同解決停車難、環境差等群眾關切的問題;農村地區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發展,實現村集體和群眾的“雙贏”。這種多元協同的治理方式,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更加敏銳,能夠及時感知群眾需求,快速作出響應。
激活黨建“神經末梢”,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當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一座堅強的堡壘,每一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每一個治理主體都發揮積極作用,基層治理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我們持續激活黨建“神經末梢”,不斷探索創新,共同繪就基層治理的美好新圖景,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筑牢堅實根基。(作者單位:肅寧縣衛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