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廣大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北京地區部分博物館在暑期實施錯峰開放、延時開放服務,給廣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參觀選擇。其中,首都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國家自然博物館等22家博物館將采取周二閉館或取消閉館日的措施。(7月9日《北京青年報》)
據了解,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博物館均實行周一閉館制度。博物館之所以選擇周一閉館,這是因為經過周末兩天的客流高峰,一方面能最大程度減少對游客參觀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讓博物館得以維護設施、保養文物,同時,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可以借此時間進行適當休整。
然而,眼下正值暑期出游高峰期,由于“博物館熱”的持續升溫,游客已不再滿足于每周六天的博物館開放日,取消“閉館日”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北京多家博物館紛紛官宣取消“閉館日”,這顯然是對游客呼聲的一種積極回應,也是對游客參觀需求的一種極大滿足?梢哉f,博物館暑期取消“閉館日”也是一種寵客。
一方面,取消“閉館日”,游客就可實現“想哪天來就哪天來”的自由,不再受限于“閉館日”,而可能導致“閉門羹”,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另一方面,取消“閉館日”,有助于分散客流,既讓游客能夠更加從容地參觀和欣賞展品,又可提升游客的參觀質量和體驗。同時,取消“閉館日”,這不僅僅是開放時間的延長,更是服務理念的一次升級,這無疑也讓博物館為自己的服務贏得更多“加分項”。
雖然取消“閉館日”為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對博物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加強文物實時監測和保護,以及應對增加的勞動強度,提升游客參觀體驗,等等。這就要求我們的博物館要把握好“開放”與“保護”的平衡,不妨通過調整工作機制、增加工作人員、做好展品和設備維護保養、合理安排工作人員值班和輪休等有效舉措,確保取消“閉館日”之后,管理和服務“不打折”。
當然,對于取消“閉館日”有一定難度的博物館,也可通過提早開館、延時閉館,或增設夜間時段開放等方式,以滿足更多游客的參觀需求,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如此,博物館才能樹立“好形象”,贏得“好口碑”,暑期“博物館熱”才能持續升溫,成為更多游客的“打卡地”。(浙江省開化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