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履職能力建設,激發代表履職熱情,今年以來,桑澗鎮發揮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的優勢,積極引導人大代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化解”轉變,切實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代表“坐診”搭建民意“連心橋”。代表們進村入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源于群眾、貼近群眾的身份優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重點圍繞土地糾紛、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等高頻問題“把脈開方”。在桑澗社區,大戶飛防作業時藥劑不慎飄灑到農戶田中,致使西瓜減產產生矛盾。鎮村人大代表迅速組織司法所、綜治中心、村委會趕赴現場調解,經過多輪溝通協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主動“巡診”織密矛盾“防控網”。桑澗鎮人大代表化身“流動觀察員”,定期對轄區內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開展走訪巡查。他們穿梭于田間地頭、街頭巷尾,主動排查可能存在的矛盾隱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在一次日常巡查中,代表發現青春村賈家壩因灌溉用水分配不均,村民之間產生了摩擦。代表立即介入,召集涉及農戶進行溝通協商,依據實際情況重新制定用水計劃,及時避免了矛盾的升級惡化。
聯動“會診”凝聚化解“大合力”。對復雜疑難問題,鎮人大建立“代表+職能站所+派出所”協同機制,聯合化解矛盾糾紛。比如,產業園電路建設用地與村民土地引發糾紛爭議,鎮人大立即組織代表組成調解小組,前往現場進行實地查看并開展了一場暖心調解。在調解過程中,代表們耐心傾聽各方陳述,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從情、理、法多角度進行分析勸導,引導以和為貴,尋求共贏解決方案。經過多方協商,最終確定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成功化解了這起糾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