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同志,我們真等不起了!”近日,靖宇縣法庭里,76歲的肖老漢的子女捧著厚厚的病歷材料情緒激動地說。一場車禍讓76歲的肖老漢的家庭陷入經濟困境,急需賠償的他卻遭遇“拉鋸戰”。靖宇縣法院法官化身“精算師”,用一臺“計算器”,促成了肖老漢15天內就可以拿到賠償款。
事故發生在2024年的勞動節當天,駕駛汽車的朱某將過馬路的肖老漢撞成骨折。經交警部門認定朱某全責,但在索賠的過程中,肖老漢卻與應賠償的車險保險公司以及朱某對賠償金額達不成一致,無奈訴至法院。
法官在了解案情后發現,肖老漢及其家人如今生活拮據急切希望能盡快拿到賠償款,緩解經濟壓力。但保險公司對肖老漢主張的誤工費存在很大爭議,否認肖老漢的農民身份,認為其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應以農民標準進行賠償,并質疑肖老漢作為一名76歲的老人的實際務農能力,對于肖老漢以240余元一天主張誤工費賠付不同意,并表明僅同意按170元一天予以賠付。并搬出以往判例,主張向下調整誤工費。而肖老漢一方則對此堅決反對,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面對這一僵局,承辦法官決定采取多種方式化解矛盾。首先,法官仔細查閱了肖老漢一方提交的證據,并了解了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數據,對肖老漢主張的每年收入進行核算,發現其要求的賠償標準確實遠高于本地實際收入水平。
法官將這些調查結果和核算數據清晰地展示給雙方,并耐心解釋相關法律法規和賠償標準的制定依據。并掏出計算器來給肖老漢算筆經濟賬,發現肖老漢的年收入主張遠超當地青壯年農民實際收入。肖老漢一方也表示可以對賠償標準做出一定讓步,但希望賠償金額能在合理范圍內盡量提高。同時,法官也站在肖老漢的角度,向保險公司說明肖老漢家庭的困難處境,強調老人受傷后對家庭經濟的重大影響,指出老人身體上的痛苦且至今仍在服用止痛藥,希望保險公司能考慮實際情況,給予合理賠償。
經過兩輪"背對背"調解,誤工費標準從170元一天,漲至200元一天,最終又敲定在210元一天。保險公司并作出保證將在15天內將各項賠償金總計6萬余元付給肖老漢。
而肖老漢一方在得知15天內就能拿到6萬余元賠償時,不禁眼泛淚光。這場持續了5小時的調解,當夕陽透過法庭的窗戶時,這場有力度更有溫度的司法調解,化作了百姓臉上的笑容。
法官說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機動車駕駛員嚴格按照交通規則行駛,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基本尊重。一旦機動車違反交通規則,未禮讓行人而發生交通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設想。對于行人而言,可能會遭受身體上的嚴重傷害,甚至失去生命,一個家庭也可能因此陷入悲痛與困境。對于機動車駕駛員來說,也將面臨法律責任的追究,可能會承擔民事賠償,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作為機動車駕駛員,應時刻將交通規則牢記于心,養成文明駕駛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