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干部常常被“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工作局面所困擾。各類報表、會議、檢查紛至沓來,讓基層干部疲于應付,陷入“千線纏繞”的困境,不僅嚴重消耗了基層干部的精力,也阻礙了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因此,解開基層“千線纏繞”,暢通治理“最后一公里”,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大量重復、無意義的工作任務,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基層干部喘不過氣來。為了完成上級下發的各種報表,基層干部常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收集、整理、填報數據,甚至為了應付檢查,不得不編造一些虛假材料;頻繁召開的會議,擠占了基層干部深入一線、服務群眾的時間,使得他們只能在會議室與辦公室之間奔波;名目繁多的檢查考核,讓基層干部把大量心思放在“留痕”上,而不是放在實際工作成效上。這些現象導致基層干部難以將精力集中在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上,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因此變得擁堵不暢。
解開基層“千線纏繞”,要從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入手。上級部門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精簡不必要的工作任務和流程,減少“文山會海”,優化考核評價體系。不能只看材料、只重“痕跡”,而要深入基層,實地了解工作開展情況和實際成效,以切實可行的舉措為基層減負。同時,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避免多頭布置任務、重復要求,讓基層干部能夠輕裝上陣。
暢通治理“最后一公里”,需要為基層賦能增效。在減輕基層負擔的同時,要賦予基層更多的資源和權力,讓基層有能力、有底氣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加大對基層的資金、技術、人才支持,提升基層治理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水平;推動權力下放,讓基層在決策、管理等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提高基層工作的靈活性和實效性。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基層干部的能力素質,通過培訓、交流等方式,提升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基層干部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群眾、傾聽民意、解決民憂。他們可以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可以深入社區街巷,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可以聚焦民生實事,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如此,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暢通無阻,黨和政府的政策才能更好地惠及群眾,基層也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解開基層“千線纏繞”,暢通治理“最后一公里”,既是基層干部的熱切期盼,也是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只有讓基層輕裝上陣、高效運轉,才能筑牢國家治理的根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荒佃莊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