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基層干部作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和群眾工作的"第一道窗口",其能力建設已從單一維度轉向系統化重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干部要練就過硬本領,成為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骨干力量。"新時代基層干部需構建學習力、執行力、服務力的三維能力體系,在學思踐悟中強化政治擔當,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治理效能,在為民服務中厚植執政根基。
一、以學習力筑牢政治根基
理論學習是基層干部能力建設的"總開關"。要建立"政治學習—業務鉆研—實踐轉化"的閉環機制,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觀察基層問題的"顯微鏡"和解決治理難題的"手術刀"。基層干部需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通過主題黨日、專題研討等常態化學習機制,將黨的創新理論內化為服務群眾的行動自覺。這種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系統掌握,要求基層干部在鄉村振興、社會治理中運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主要問題,以辯證思維化解復雜矛盾。
二、以執行力鍛造治理效能
政策執行能力是檢驗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試金石"。要構建"頂層設計—基層創新—群眾反饋"的轉化鏈條,將中央文件精神轉化為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方案。基層干部需建立"任務分解—過程管控—效果評估"的工作閉環,在網格化治理中實現矛盾調解精準化,在數字化改革中推進服務流程標準化。這種執行力不僅體現在急難險重任務的突擊攻堅,更在于日常工作中對政策工具的創造性運用,例如通過土地流轉政策激活農村要素市場,借助財政扶持資金撬動產業發展動能。
三、以服務力厚植為民情懷
群眾工作能力是基層干部的核心競爭力。要構建"需求感知—問題解決—效果評價"的全流程服務體系,將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轉化為干事創業清單。基層干部需突破"事務型服務"的局限,向"發展型服務"轉型升級,既解決群眾眼前的"柴米油鹽",更謀劃鄉村振興的"詩和遠方"。這種服務力的提升需要建立"腳力丈量民情、眼力洞察需求、腦力謀劃對策、筆力凝聚共識"的復合能力,在政策宣傳中強化法治思維,在民生保障中彰顯人文關懷。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的歷史節點,基層干部能力建設已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唯有以學習力筑牢信仰之基,以執行力鍛造擔當之能,以服務力涵養為民之情,方能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既是新時代對基層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保障。基層干部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廣袤的基層沃土上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答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