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穿上這雙鞋,學走路能少摔跤!”當前,童鞋市場熱炒“機能鞋”“學步鞋”。商家宣稱, 一雙“科技含量十足”的專業“學步鞋” 能“減少摔跤”“矯正步態”,這讓不少家長甘愿為之買單。動輒數百元的“學步鞋”何以備受家長青睞?這類熱銷產品到底是“玩概念”還是“真實用”?(6月23日《北京青年報》)
眾所周知,學步走路是幼兒成長的重要一步。為此,許多年輕父母十分重視孩子的“人生第一步”。正因為孩子的“人生第一步”非常重要,于是,一些商家便瞅準商機,適時地推出了“科技含量十足”的專業“學步鞋”。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學步鞋”,往往價格不菲,一雙“學步鞋”少則三五百元,多則上千元。由于商家大肆宣稱這款“學步鞋”能“減少摔跤”“矯正步態”,因而即使價格不菲,家長也紛紛慷慨解囊購買。
但這款“學步鞋”真的能“減少摔跤”“矯正步態”嗎?據兒童醫院骨科專家認為,相對于產品本身的性能,現有兒童機能鞋的概念性更強,商家所突出的功能性宣傳缺乏醫學上的論證。這說明,“學步鞋”更多是概念營銷,其目的就是收割家長的“智商稅”。
筆者以為,防范“學步鞋”收割“智商稅”,還需多方協同發力。首先,國家層面不妨出臺童鞋生產國家標準,既讓生產企業有“標”可依,對“標”生產,又讓銷售商家按“標”宣傳,依“標”售賣,切忌各家各“標”,無序亂生產、亂宣傳、亂售賣,讓消費者陷入“童鞋焦慮”。
其次,市場監管、消保委等監管部門應積極承擔起監管的主體責任,既要對商家的童鞋營銷宣傳予以必要的規范,又要對商家的夸大營銷行為予以嚴格的規制,不妨通過高額罰單、列入“黑名單”、從業禁止等多種處罰方式,倒逼商家做到真實宣傳、誠信營銷。
其三,相關醫療機構也應采取發放宣傳資料、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對比試驗等方式,通過“權威發聲”,加強對“學步鞋”的科普宣傳,讓廣大消費者全面認清“學步鞋”的營銷術、忽悠術,不再輕易被“學步鞋”收割“智商稅”。
同時,消費者一旦遭遇“學步鞋”忽悠和欺騙,既要對無良商家堅決說“不”,又要積極大膽地向市場監管、消保委等監管部門投訴舉報,以打擊商家虛假營銷行為,維護自身消費權益。切忌“裝啞巴”,自認倒霉,任憑無良商家肆意耍弄“忽悠術”,收割“智商稅”。
我們相信,只要國標先行、監管跟進,權威發聲,再輔以消費者維權較真,就一定能戳穿“學步鞋”的營銷術和忽悠術,從而幫助廣大消費者避免被收割“智商稅”。(浙江省開化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