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這錢我是真拿不出來,但我那片核桃林,您看能不能……”電話里,被執行人買某的聲音帶著幾分焦灼。而電話這頭,申請執行人艾某也正急得打轉:“8.9萬元貨款拖了大半年,我這生意都快周轉不開了……”
這場買賣合同糾紛的執行,一度陷入僵局。法院判決買某支付貨款后,他始終以“沒錢”為由拖延。艾某申請執行后,執行法官第一時間啟動“雙線作戰”:線上凍結銀行賬戶、網絡資金,線下奔赴買某所在村舍,摸清他的承包地、農作物等“家底”。很快,一片郁郁蔥蔥的核桃林進入法官視野——42畝,正是買某多年心血所在。
“直接強制執行?核桃還沒到收獲季,拍賣未必能拍出好價錢,雙方都可能吃虧。”法官心里有了盤算,決定換個思路。他先找到買某:“這林子你管護得不錯,要是能作價抵債,既不用急著湊錢,也能保住林子的價值,來年核桃樹你照樣還能種植獲利”,轉頭又勸艾某:“眼下核桃行情穩,這片林子抵8.9萬元不虧,等收獲了就是現成的收益,比等現金靠譜……”
一來二去的撮合中,原本劍拔弩張的兩人漸漸松了口。買某帶著法官和艾某去林子實地查看,枝頭掛滿的青核桃雖未成熟,卻已透著沉甸甸的希望。“這樹都是我親手栽的,一年到頭施肥、剪枝沒斷過。”買某摸著樹干,語氣里滿是不舍。艾某也看在眼里:“行,就按法官說的來,這林子我接了!”
簽協議那天,買某主動給艾某遞了杯茶:“以后有不懂的管護技巧,隨時找我,可別讓它們受了委屈。”艾某笑著接過來:“一定一定,說不定明年還得請你當顧問呢!”
從一紙判決到一片核桃林的“易主”,執行法官用巧勁化解了難題。沒有冰冷的強制拍賣,卻讓欠款在核桃樹下“落地生根”,既讓艾某的權益落了實,也讓買某保住了多年的心血。這場特殊的執行,就像那片核桃林一樣,在法理之外,多了幾分人情的溫度,讓公平正義在鄉土間長出了鮮活的模樣。(作者單位:澤普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