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與直播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抖音代運營服務合同糾紛也日漸增多。若合作不達預期,能否解除合同并退款?澤普縣人民法院審結的一起案件,給出了答案。
【案情回顧】
2024年12月,澤普縣某合作社與熱某簽訂抖音代運營服務合同,約定熱某為合作社提供抖音后臺運營操作,合作社給熱某支付27000元服務費。付款后,熱某卻未按合同約定開展抖音后臺操作相關服務。合作社多次溝通要求履行義務或退款,熱某拖延逃避,合作社無奈訴至澤普縣人民法院。
【案件處理】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以“三步棋”破局,實現糾紛“最優解”。針對抖音代運營服務合同違約特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規定,向熱某釋明違約后果。最終,熱某認識到自身錯誤,分期退還27000元,糾紛圓滿化解。
【法官提醒】
簽訂抖音代運營類合同時,需仔細審核合同條款,明確服務事項、履行期限、違約責任等關鍵內容,同時關注合作方履約能力,別因倉促簽約,輕信承諾陷入糾紛。
發現對方違約后,要及時留存證據,像合同文本、付款憑證、溝通記錄、抖音后臺數據等都得妥善保存。若協商無果,可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維權,要求違約方承擔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等責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短視頻行業合作有風險,簽合同多留心,遇到糾紛懂維權,才能讓“流量風口”真正成為發展機遇,而非法律困擾!(作者單位:澤普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