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喊跑腿接送孩子”的短視頻在抖音平臺火爆出圈并引發(fā)效仿熱潮,不少家長為圖便利,嘗試通過跑腿服務解決孩子上下學無人接送的難題。為此,寧波市消保委昨日發(fā)布風險提醒,明確指出此類行為涉嫌監(jiān)護失職、合同失效及非法營運等多重法律風險,并呼吁家長停止這一危險操作。(4月1日《寧波日報》)
近年來,隨著“跑腿經(jīng)濟”的興起,各種“代跑腿”服務應有盡有,比如代取物件、代辦事務等。可以說,“代跑腿”服務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日常生活的便捷,而且也讓不少“跑腿人”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經(jīng)濟收入,可謂是一種雙贏服務。
但據(jù)了解,“代跑腿”服務也開始延伸到為家長提供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服務中。表面上看,有了“跑腿送學”服務,家長可省去接送孩子上下學的不便,讓家長可安心上班,或辦理其它事務。但殊不知,“跑腿送學”服務存有多重風險和隱患,家長還需“三思而后行”。
一方面,讓騎手“跑腿送學”,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風險。比如,有的騎手只有一個安全頭盔,而孩子沒有佩戴安全頭盔,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孩子的安全很難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讓騎手“跑腿送學”,萬一騎手是“假冒”騎手,孩子就極有可能成為被誘拐、被性侵的對象,孩子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而且,“跑腿送學”一旦引發(fā)糾紛,家長維權、賠償也會成為一個既耗時間又耗體力的過程。
加之,“跑腿送學”服務也明顯違反相關平臺規(guī)則,比如“美團跑腿”等主流服務平臺,早在服務協(xié)議中就明確將“接送孩子”列入《禁止幫送名錄》中,家長與騎手私下達成的協(xié)議可能因違反平臺規(guī)則或違背公序良俗而無效,一旦發(fā)生糾紛,也將導致當事人維權困難。同時,由于一些騎手通常不具備專業(yè)保育資質(zhì)或校車服務許可條件,家長單方面委托其接送孩子上下學,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因此,筆者以為,有必要給“跑腿送學”服務“踩剎車”。一方面,平臺應積極承擔起把關的主體責任,嚴把審核關、準入關,絕不讓騎手擅自接單“跑腿送學”服務。對擅自接單“跑腿送學”服務的騎手可采取高額罰單、列入“黑名單”,甚至從業(yè)禁止等多種方式予以處罰,倒逼其遵守平臺相關規(guī)則,不再違規(guī)接單“跑腿送學”服務;另一方面,交警部門不妨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組織專題講座等方式,對騎手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教育,規(guī)制騎手提供“跑腿送學”服務,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上路巡查等方式,對私自接單“跑腿送學”服務予以嚴懲重處,從而合力遏制“跑腿送學”服務。
同時,作為家長,如果確需送娃上下學服務,也可選擇正規(guī)校車或具備資質(zhì)的托管機構,并與托管機構簽訂書面協(xié)議、核實受托人資質(zhì)。切忌不管三七二十一,為了圖方便、省力,而擅自把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服務輕易交給陌生騎手,給孩子的安全埋下風險和隱患。
當然,“跑腿送學”服務不能提倡,但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難題也應得到重視和解決。近年來,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打通了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堵點。比如,北京等地開通“通學公交”,從社區(qū)端到學校端“點對點”接送孩子,家長可以實時監(jiān)測孩子乘車狀態(tài),車上還有乘務員、志愿者等護航;在長沙,家長可以眾籌定制公交線路,公交車在家門口定時、定點接到孩子;在杭州,一些社區(qū)推出了“共享奶奶”,幫助家長接娃上下學。這些好舉措、好做法既能保證孩子的安全,也讓家長放心、安心,這無疑值得各地“抄作業(yè)”。(浙江省開化縣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