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己不正,焉能正人。”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任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要常抓不懈、警鐘長鳴,以抓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關鍵就在“常”“長”二字,一個是要經常抓,一個是要長期抓。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作風建設必須要鍥而不舍、常抓不懈;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必須以最嚴格的標準、嚴厲的舉措治理作風問題,打好攻堅戰、持久戰。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風建設,黨的事業每前進一步,黨的作風建設就推進一步。比如“三大法寶”“三大作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
抓常,就是要經常抓、見常態。作風建設貴在常抓不懈,時刻擺上位置、有機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風。發布八項規定只是開端、只是破題。還需要下很大功夫。要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后續工作要不斷跟上,堅決防止走過場、一陣風,切實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終。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常,等于白抓。關鍵是要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重點,以完善公務接待、財務預算和審計、考核問責、監督保障等制度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體系,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
《韓非子·內儲說上》載:董閼于為趙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見深澗,峭如墻,深百仞。因問其旁鄉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盲、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則人莫之敢犯也,何為不治?”這則故事雖然從一個方面表達了法家嚴刑酷法的主張,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大到一個國家、一支軍隊,小到一個行業、一個單位,有法則治,無法則亂;法行則安,法廢則危。
抓細,就是要深入抓、見實招,重在抓細節,必須環環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決定成敗。各級干部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努力營造良好從政環境。要緊緊盯住作風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及時跟進相應的對策措施,做到掌握情況不遲鈍、解決問題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積壓,誰以身試法就要堅決糾正和查處。要從解決“四風”問題延伸開去,努力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努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加強治本工作,使黨員、干部不僅不敢沾染歪風邪氣,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風邪氣,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四川省中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