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溫室,而是孕育夢想的苗圃;成長不是坐而論道的清談,而是起而行之的奔赴。在時代的浪潮中,青年一代唯有以實干整飭自我、以篤行豐盈青春,方能在摸爬滾打中淬煉成鋼,讓生命在奮斗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實干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唯有“自找苦吃”方能破繭成蝶
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青年:“要自找苦吃,靠勤勞雙手和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脫貧攻堅一線,年輕的“駐村書記”們腳踏泥土、手攥民意,在田間地頭調研產業,在雨夜村頭調解糾紛,把“紙上藍圖”變成“田間實景”;科研賽道上,一群“90后”工程師扎根實驗室,為攻克芯片“卡脖子”技術日夜鏖戰,在反復試驗中尋找突破,用青春和汗水澆灌科技創新的碩果。這些生動實踐告訴我們:青春的價值不在“躺平”的空想里,而在“自找苦吃”的實干中。當我們放下“精致利己”的計較,拋開“躺平擺爛”的心態,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經風雨、見世面,才能真正讀懂“成長”的含義,收獲超越年齡的成熟與擔當。
篤行是青春最有力的成長,唯有“深耕細作”方能行穩致遠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敦煌研究院里,“80后”文物修復師李云鶴俯身案頭,用放大鏡辨別壁畫裂痕,用毫米級精度填補色彩斷層,讓千年壁畫重煥生機;塞罕壩林場中,年輕的護林員們頂風冒雪丈量林地,在日記本里詳細記錄每棵樹的生長數據,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續寫綠色傳奇。他們的青春軌跡印證著一個樸素真理:篤行不是一時的熱血,而是一世的深耕。新時代青年既要胸懷“國之大者”,也要甘做“小事匠人”,在基層一線的“神經末梢”中摸透實情,在繁瑣細碎的“雞毛蒜皮”中積累經驗,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成不凡,把每一個細小環節做到極致,方能在時代的坐標系中找準定位,讓青春之路越走越堅實。
整飭是青春最清醒的自覺,唯有“刀刃向內”方能超越自我
成長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困難挫折,而是自我設限的懈怠與盲目自大的偏執。有的青年初入職場便滋生“躺平”心態,稍有成績就沾沾自喜;有的習慣在“舒適區”里按部就班,不愿接受新挑戰、學習新技能。這些現象警示我們:青春需要時常“照鏡子”“正衣冠”。就像脫貧攻堅中,年輕干部通過入戶走訪發現自身“土話不會說、農活不會干”的短板,主動拜群眾為師,在學方言、干農活兒中重塑自我;就像航天團隊里,工程師們在失敗案例中復盤反思,建立“問題清單”倒逼能力提升。敢于直面問題、勇于修正不足,才能不斷突破能力瓶頸,實現從“新手”到“行家里手”的蛻變。
李大釗曾言:“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愿我們以實干為筆、以篤行為墨,在時代的答卷上書寫“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讓每一個奮斗的日子都成為照亮未來的星火,讓整飭自我的勇氣與篤行不怠的堅持,成為青春最動人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