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直接關乎事業成敗。當“躺平”“佛系”等網絡熱詞悄然侵蝕部分干部的思想陣地,我們必須警醒:思想上的懈怠比能力不足更可怕,精神上的“軟骨病”比本領恐慌更危險。新時代呼喚的,是那些胸懷“國之大者”、永葆“趕考”清醒的“愿為”干部。
破“躺平”之冰,需以“為生民立命”的初心校準航向。某些“躺平式干部”,或以“不會干”為借口推諉扯皮,或以“干不動”為由消極怠工,究其根源,是理想信念的“總開關”出現了松動。年輕干部當以“檢身若不及”的自覺,常拂思想之塵,常補精神之鈣,在“我將無我”的境界中校準人生坐標,讓“愿為”的種子在靈魂深處生根發芽。
立“愿為”之志,當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劈波斬浪。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更是實干家的舞臺。反觀某些“躺平式干部”,或滿足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或沉溺于“內卷”“擺爛”的消極情緒,這種精神懈怠如同慢性毒藥,侵蝕著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年輕干部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淬煉成鋼,在改革發展實踐中勇立潮頭。
筑“敢為”之基,要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本領開疆拓土。“愿為”不是空喊口號,而是需要過硬本領支撐。年輕干部要像海綿吸水般學習新知識,像工匠雕琢般錘煉真本領,既要補齊知識短板,更要突破思維定式。當“本領恐慌”轉化為“本領自信”,當“不會干”變成“善于干”,干部才能真正成為群眾信賴的“主心骨”、事業發展的“頂梁柱”。(作者單位: 肅寧縣委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