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色教育方面,不僅要講述革命先烈故事,還可組織干部重走革命路,如參觀戰役遺址、走訪老黨員,開展 “重寫紅色家書”“紅色故事演講比賽” 等活動,讓干部在沉浸式體驗中更深刻地感悟紅色基因。同時,結合時代背景,將紅色精神與當下的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相結合,邀請在一線踐行紅色精神的優秀干部分享經驗,讓干部明白紅色基因在當代的實踐意義。可引入案例教學,選取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正面案例展示優秀干部如何在崗位上踐行使命、創造價值,如扎根基層數十年的扶貧干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應急管理者;反面案例剖析因職業道德缺失導致失誤甚至違紀違法的教訓,通過對比分析,讓干部更直觀地認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此外,定期組織干部與服務對象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對干部工作的期待和訴求,強化干部 “為人民服務” 的職業認知,進一步提升思想認同和學習主動性。
優化培訓內容設計,提升實用價值。在 “點餐、配菜、炒菜” 模式基礎上,建立更精準的需求調研機制。每季度開展一次干部能力素質問卷調查,結合年度工作重點和難點,形成詳細的需求清單。例如,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針對基層干部開展數字化辦公、數據統計分析等技能需求調研,據此設置相關培訓模塊。對于領導干部,除提升決策水平外,可增加戰略思維培養課程,如邀請專家解讀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組織到先進地區考察產業布局、政策實施等成功案例,學習如何將宏觀戰略與本地實際相結合。針對一般干部,結合崗位工作中的常見問題,開展情景模擬培訓,如群眾信訪處理、突發事件應對等,通過角色扮演讓干部在實踐中提升履職能力。優秀年輕人才的培訓可引入導師制,由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或行業專家一對一指導,同時安排到重點項目、艱苦崗位掛職鍛煉,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質。
豐富培訓形式載體,拓寬學習路徑。在集中培訓與網絡培訓結合方面,開發更多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如微視頻、直播講座等,利用學習平臺設置 “每日一學”“專題闖關” 等欄目,方便干部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建立網絡學習交流群,鼓勵干部分享學習心得、解決疑問,形成線上互動學習氛圍。現場教學拓展更多實踐基地,如將工業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社區治理示范點等作為現場教學點,讓干部實地學習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的先進經驗。在現場教學中設置 “實踐任務”,如要求干部針對示范點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回到崗位后嘗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