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快活三里”的故事,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越是爬坡過坎越要咬定青山,乘勝前進改作風。“快活三里”是泰山半腰的一段平路,游客喜歡在此歇腳,但挑山工卻不敢停留太久,一旦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fā)懶,再上“十八盤”更困難了。
泰山之巔,壯美雄奇,而登頂之路尤見精神。泰山挑山工負重前行時的清醒與堅韌,恰如新時代作風建設的生動隱喻——“快活三里”不可久留,廣大黨員干部越是接近頂峰,越要保持警惕,畢竟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松勁歇腳之時即是滑坡開始之日。
登高望遠,清醒者知進退
“快活三里”的安逸假象,正是跨越作風建設“十八盤”前的關鍵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正風肅紀,剎住了一些歪風邪氣,但“四風”問題隱形變異、違規(guī)亂象“改頭換面”等新挑戰(zhàn)仍提醒我們,作風頑疾如韭菜般易生,如暗礁般難測:違規(guī)吃喝轉(zhuǎn)移陣地、公款旅游聲東擊西、形式主義披上“數(shù)字外衣”……這些問題表明,作風建設一旦松一篙,便可能退千尋,黨員干部若在“快活三里”沉迷片刻,理想信念的大廈便可能因思想滑坡而坍塌。房間需常掃,思想更當時時洗滌,唯有將政治修養(yǎng)“活到老、學到老”,方能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侵,從根源上筑牢“不想腐”的堤壩。
攻堅克難,篤行者見真章
總書記強調(diào),“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作風建設之難,難在頑固性、反復性;作風建設之重,重在關乎民心向背、事業(yè)興衰。當前,深化改革、民生改善、應急處突等關卡如“十八盤”般險峻陡峭,需黨員干部以“闖關奪隘”的使命感破除作風積弊,以“啃硬骨頭”的擔當贏得群眾信任。歷史反復證明,作風嚴一分,民心近一尺,從“徙木立信”到“化風成俗”,從“十年磨一劍”到“三十年久久為功”,作風建設絕非一時之功,而是持久之戰(zhàn)。那些在權力“加持”下擅自解下“緊箍咒”者,最終從“奮斗的青年”淪為“悲慘的晚年”,正是對后來者的深刻警示:唯有敬畏法紀、堅守底線,方能行穩(wěn)致遠。
心懷天下,奮斗者立潮頭
更高境界的作風,超越個人享樂,錨定為民初心。古語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黨員干部若能將“小我”融入“大我”,以“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胸襟扛起使命,便能接近圣賢的境界。新時代的作風建設,既要靠制度“高壓線”震懾,更需以“心系蒼生”的情懷引領,當每一名干部都成為“輕看個人快活、關注群眾福祉”的“趕路人”,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行動自覺,作風建設的根與本便深深扎入民心沃土,凝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之力。
泰山十八盤險峻,但挑山工深知:歇腳愈久,登頂愈難。民族復興的征程上,風險挑戰(zhàn)不減反增,作風建設更須寸步不讓。讓我們以“趕考”的清醒、“繡花”的韌勁,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程接著一程趕,在“快活三里”處保持行進節(jié)奏,在“十八盤”前積蓄突破力量,以清風正氣護航復興偉業(yè),以過硬作風答好時代之問——畢竟,登頂者的榮光,永遠屬于那些永不懈怠的攀登者。(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