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鎮干部隊伍建設與素質提升需求,鄖陽區組建3個專項調研組,帶著“干部需要什么、基層缺什么、發展卡在哪”的問題,開展“走鄉鎮、訪基層、聽心聲”沉浸式調研。調研覆蓋全區20個鄉鎮(場)、260余個村(社區),逐步探索出一條“調研問需—精準賦能—實效檢驗”的培育體系,讓鄉鎮干部在基層一線既“駐得下”又“長得好”。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眾所周知,基層工作十分復雜,而且直接面對群眾,無論是落實上級工作安排,還是替群眾排憂解難,都會遇到許多實際問題,如果僅靠基層干部的力量,勢必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現象。自上而下多為基層著想,幫著基層一起干,才能更好地推進工作,交出群眾滿意的答卷。
減輕工作負擔。真刀真槍為群眾辦實事,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同時也能增強干部的獲得感,也是大家向往的工作狀態。然基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形式主義的要求,以及一些“內卷式”安排,令基層干部不得不花許多時間,完成這些看起來有模有樣、卻對群眾無實際意義的工作。必須持之以恒、嚴苛到底向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開刀,防止死灰復燃。
消除工作難題。基層工作包羅萬象,有些問題涉及面廣,還有的是歷史遺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做后盾。比如,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整治,基層拿不出錢,也只能望洋興嘆,如果只是一味向下面壓擔子、推責任,勢必會起到反作用。對基層干部反映的問題和請求,要多體諒基層的難處,多替他們擔待,尤其要在資金、政策方面予以支持,當好稱職的幫手,助他們攻堅克難,多為群眾辦實事。
提高工作保障。基層的工作條件差,待遇也不高,壓力普遍大,成為基層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要讓基層成為人人向往的地方,令更多年輕優秀人才選擇服務基層,就必須不斷提高基層干部待遇,改善他們的辦公條件。同時,要厘清基層的工作職責,防止職能部門隨意“甩鍋”,讓他們能甩開膀子,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真正在基層留下來。
行百里者半九十。干好基層工作,關系到為民服務的質量,理應抓關鍵、抓重點,創造條件讓基層干部一門心思干實事,服務好一方百姓。(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