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作風建設的外在表現是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干事創業能力,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絕不能浮于表面,下表面功夫。
近些年來,作風整治的氛圍濃厚,學習教育、專項整治接續發力,動真碰硬的要求更加凸顯。但也要看到,嚴管也要把握好尺度,尤其要抓住重點,把精力放在“刀刃”上,才能切實為基層減負,更好地服務一方百姓,交出群眾滿意的答卷。
應該看到,一些地方開展作風整治下了深水,保持了零容忍,但也出現重視檢查紙面材料、會議聽取匯報等表面功夫,非但沒有糾治不良作風,反而給基層增加負擔。方法不對,事倍功半。作風建設不僅要禁,更要在思想上引,必要的痕跡固然少不了,但不能以痕跡論英雄,檢查評估脫離實際,留下投機取巧空間。
改進工作作風,關鍵要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去發現問題,到基層中去尋找答案,以群眾的評價作為驗收依據。越是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越來以務實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不拔苗助長,也不搞面子工程,實效才有保障。
同時,作風的整治既要有剛性手段,也要有柔性引導,自上而下抓示范,一級做給一級看,凡是要求基層做到的,上級必先做好,才能具有公信力,達成行動上的共識。廣大領導干部要履行好主責,切實把作風建設抓在手上,對不正之風零容忍,以嚴苛的態度形成震懾,而且要處處謹小慎微、以身示范,時刻注重廉潔自律,自覺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營造良好的家風,樹立良好的正能量形象,帶動整個黨組織風氣的好轉。
評價作風建設的成效,既要看材料,也要看實效,既要看動作,也要看結果,防止以偏概全。要盡可能簡化工作流程,少在形式上做文章,多引導干部常態到群眾中去,在為民辦事過程中涵養好作風。對群眾認可滿意的干部,要進行公開表彰,培樹一批先進典型;對一味在紙上下功夫的應付行為,也要及時進行糾錯,通過持之以恒努力,推動黨風政風邁上新臺階。(四川綿陽市鹽亭縣自然資源局)